于细微处见精神

发布者:刘昶发布时间:2013-10-19浏览次数:1614

时间,在指缝间慢慢流淌,不知不觉间已过去两年多。这两年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在导师陈锦祥老师的耐心仔细,谆谆教诲下,我深深体会到了“于细微处见精神”的含义。由此,我的学习态度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悄然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明天充满了信心与斗志,同时更为我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陈老师,他是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学者,在学术方面成绩斐然,从甲虫仿生研究,发明一体化蜂窝板制备技术,到发明生态打印技术,在短短三年时间先后申请了二十余项专利,在节能环保、低碳方面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果。其次,介绍一下我自己的心得体会。陈老师和蔼可亲,平时注重我们的全面发展,在教我们时,经常是自己以身作则,做事认真仔细,让我们心服口服。依稀记得刚进东大时,我英语水平很差,可以说是“谈英语色变”。对此,陈老师为了提高我们的英语水平,不仅布置了查找英语文献和在英文系统中投稿的任务,还有意让我们翻译自己要投稿的专业论文,然后陈老师在翻译的意思方面把关,并发回给我们修改版本的论文。论文最终由润色公司校对后,又发回给我们一个较高水平的论文版本。而且陈老师每次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们要仔细对比润色公司为什么要那样修改。如今,已经有了四、五次这样的经历,慢慢地我也喜欢上英语了。此外,还有一个想起来都有些惭愧的事例,不妨也在此一提,以供大家共勉。记得刚入学不久,陈老师给我两周时间,布置检索生态打印三个方面的英文文献的任务给我,而且连网页和关键词都给我了。结果我只检索到几篇,下载后就交给陈老师了。陈老师一看,耐心地对我说:首先,下载的文件需要用论文名称作标题--而我当时提交的电子文件全是下载时长长的编号;其次检索不到位,不可能只有以中国作者为主的这几篇论文。于是,陈老师让我开始第二次检索,我觉得检索文献枯燥无味,没认真检索,最终没什么新的检索结果,于是将文件名修改后,就又交给陈老师了。还找了理由,说这方面的报道就是中国作者多。听了这话,陈老师已经看出我的心思,没再要求我做第三次,而是他自己亲自检索。结果,他自己各用了三个小半天时间,分别就关键词所限定的三个方向,各检索出一二十篇对口度相当高的英文论文。而且每完成一个方向就及时发给我。同样的网页,同样的关键词,每个方向陈老师均下载了所需的参考文献,而我却没能做好。反省自己,真是做事太粗心大意了。陈老师作为资深的教授,都能不厌其烦地亲自做好如此细微的工作,作为刚入学的学生,我怎能好高骛远,不脚踏实地呢?确实,“于细微处见精神”,陈老师的耐心仔细,谆谆教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以后,我下定决心痛改前非,认真仔细地做好每件事情。尽管后来的事情仍然没能一步到位,没能真的就把每件事都做好,例如在做文献格式的修改时,也有几次出错了。不过,经过二年多的熏陶,现在做事的态度和心态完全改变了。特别是今年以来,我的研究态度,也已经多次得到陈老师的肯定,有时还能得到一些表扬。回忆这两年中完成陈老师布置任务时的每个细节,可以深刻的体会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真实含义。
    总之,一些看似简单的谆谆教诲,确实对提高我的研究素质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今后我将铭记在心。我深信,正如陈老师所期望的那样,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真仔细地做好每件事,我们将会取得更大的成果。这和本院吴智深院长平时所强调的成功的条件之一:“在于细节”也不谋而合。希望能以我当时的失误为戒,将“于细微处见精神”发挥光大,成为研究院的一种学术风尚,也算是我不辜负老师耐心仔细,谆谆教诲的最好礼物吧。

 (何成林;本稿为“学生之声”征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