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哉都江堰

发布者:陈锦祥发布时间:2013-04-15浏览次数:1628

世界文化遗产

 

  本篇导读:尽管我在二十多年前曾到都江堰旅游过。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水凉凉,工程质量不错。那时我从事纤维相关的教学与研究,与土木工程相差甚远,也没有太在意。后来出国留学和工作,直到08年回国,平常忙于研究,也很少有时间去阅览研究之外的期刊读物。

  大约在一,二年前,有位朋友通过邮件发来了本文《伟哉都江堰》,观看之后,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国不愧为具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古国!如此杰作,先辈李冰早在2200多年前就已经完成了!也曾转发给了几位朋友。其实,山不转水转,我转了几十年,已经从纤维,仿生学和航天航空又转到了生态材料和土木工程。土木虽然和水利有些不同,但涵盖道桥隧道;水利工程中的水坝,往往也离不开道桥隧道。因此,觉得《伟哉都江堰》一文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特别是“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的设计宗旨,可以说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无可挑剔。李冰治水,确实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此外,都江堰在2008年纹川地震中也表现突出,没有受到实质性的破坏。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纹川地震中有的学校几乎是成班学生不幸去世,那些天真活泼的学生,至今仍然深深地刺痛着我的心;还有近年来新建桥梁坍塌故事也不少见,诸如杭州钱江三桥塌陷、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引桥坍塌通车不足1年、辽宁抚顺投资近3千万大桥竣工前坍塌等等,令我们土木学科的学者和师生寝食难安和责任之重大。因此,作为土木工程的一员,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设计和建造出具有都江堰特色的各类工程,不失为一个极佳的努力方向;应该铭刻在心,体现到设计理念中去。现将本文通过科研成果”—当然是古人的杰出科技成果,介绍给各位--尽管这是2200多年前的成果,但其中的设计理念、社会与经济效益,不仅是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相信将来也仍然是我们子子孙孙值得学习的杰作。

推荐人:陈锦祥

(本网页只列举了其中的部分图文,也没查证最初的原文出处,但用标题能检索出不少相关链接,详细请看以下链接:伟哉都江堰.PPS

***************************************

 

n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高悬于成都平原之上,是危险的悬江。每当春夏山洪暴发之时,江水奔腾而下,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沙石千里。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了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民不聊生。

n  战国时期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任蜀郡太守,他充分发挥岷江坡陡流急的优势,创造性。

n  地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n  都江堰水利工程   是当今世界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2200多年来都江堰工程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飞沙堰溢洪道

 

第一次分水泄洪排沙

 

 

 

 

鱼嘴分水堤